2011年6月27日 星期一

砂糖夾餅 - 已經好似在香港消失了

在七、八十年代,香港街頭有一種砂糖夾餅,現在已經好似消失了,這種餅係東南亞國家的街頭,到處可見, 香港在香港已難找到。


這種夾餅,做法也簡單,用一個約14吋大平的生鐵鍋,將發酵好的粉槳倒入生鐵鍋加蓋,不消數分鐘便可起餅,加花生,芝麻,糖對摺, 椰絲,再切八件出售。

這種香港叫砂糖夾餅,台灣稱為“麵煎餅”,在馬來西亞檳城叫“曼煎粿”(BanChangKueh),中文寫成“曼煎糕”或“慢煎糕”,在怡保稱為“大塊麵”,新加坡,則成 “麵煎糕”或 “米煎糕”。

原味的砂糖夾餅,是用粉加糖加水,天然發酵做成麵種,再慢火于生鐵鍋上煎成。縱觀今人食譜。不是用酵母,便是化學膨化劑蘇打粉或泡打粉。看來傳統天然發酵老麵種的小食,在香港消失也是理所當然的事。

3 則留言:

  1. 大概十年前灣仔有個阿伯賣呢款夾餅,阿伯退休後就冇再見過。
    原來要"天然"發酵"麵種,怪得會係呢個速食文化大都會絕種啦!

    回覆刪除
  2. Cooper 十幾年前在星加坡時,這種星馬稱之為 “曼煎粿”的小吃,馬來人叫 “Apom Balik”,他們那里有這么一個故事。大概為 “清朝咸豐年間,太平軍起義的攻入閩,當時滿清的大臣左宗棠率領清兵平定,因清廷糧草問題,他為了讓士兵能吃飽和不擾民,他將傳統鹹味煎餅地區化,使用福建盛產的蔗糖和花生碾碎,撒在已發酵鬆軟的煎餅上成為甜食煎糕,使容易入口,方便攜帶,於是這種煎糕便漸漸在福建尤其泉州一帶流傳開來,成為經濟實惠,食用方便的小吃;後來也流傳到台灣,以及隨早期閩藉移民的步履帶來了南洋。

    在星馬現還流傳著這小吃的傳統天然發酵制法。

    回覆刪除
  3. 2014參考網頁:
    http://www.facebook.com/TokoTerangBulanHK/
    whatsapp /tel 92096766 Ana

    回覆刪除